
涞滩古镇入口:翁城城门
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涞滩古镇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方,距离市中心约110公里。从沙坪坝自驾车程约1个半小时左右。
涞滩古镇分为上涞滩和下涞滩。下涞滩濒临秀丽的渠江,在过去是一个古老的江边码头,也就是最初的涞滩古镇。它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过去,因渠江流经此地有一片天然的险滩,人们便称之为“来滩”。后来,人们又在“来滩”的“来”字左边加了三点水,于是,“来滩”渐渐演变成了“涞滩”。
我们去的当天,雾气很重,渠江隐藏在一片迷雾中,没有看得真切,只能凭借江边停靠的过渡船分辨。

渠江驳船
上涞滩雄踞在鹫峰山上,是一座古老的山寨城堡,距下涞滩约一公里。山寨城墙全长1380米,墙高7米,宽2.5米,原有东、南、西三道寨门,易守难攻。清同治年间加固了一道瓮城。

东水门城墙

小寨门城墙
涞滩古镇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瓮城结构的古镇。瓮城呈半圆形,长约40米,半径约30米,均为青石砌筑。瓮城设有城门八道,四明四暗,即四生四死;作战时,守城军民只要将四道生门关闭,敌人进入便如瓮中之鳖,有进无出,故称“瓮城”。

翁城侧门外

翁城条石砌的城墙
三面悬崖绝壁,一面瓮城当头,镇、寨合一,既有方便的交通、居住和商贸条件,又具备“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防御功能,在重庆古镇中并不多见。
在镇子外新建的涞达街吃了一份12元的合川羊肉粉,味道还不错。一群男女在瓮城外的露天灶台边生火、切菜、炸炒爆卤,烟雾缭绕,香气扑鼻。这一幕是我们此行所见最热闹的场景了。闻着这一股卤香气,我们径直奔赴瓮城。


涞滩古镇的现状

《重庆古镇》中的瓮城
上涞滩-瓮城
如今的瓮城已经被保护起来,农产品交易被移到城外。早些年,附近的居民是可以将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担到瓮城来卖的。现在,瓮城内除了立着几块宣传介绍的牌子,就只有那贴墙茁壮的黄葛树盘根错节,犹如古时的守军,将城墙围绕起来。浓密的枝叶令原本就阴郁的光线更显幽暗,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气息从四面八方渗透进来。

瓮城内

瓮城内的黄葛树

瓮城内的黄葛树
上涞滩-顺城街
从瓮城经中寨门进入涞滩古镇,视线正对着的是一座高二层的建筑。我在大理喜洲古镇见过这座“楼中城”的风格,二者简直一模一样。两条老街以“楼中城”分岔而建。左边是回龙街,右边为顺城街。

两个古镇存在相同风格的建筑
我们没有去回龙街,而是沿着顺城街一直走到文昌宫(文昌宫在修建,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折回进入二佛巷。顺城街并不长,约400多米,街宽在2米至5米之间。整条街由青石板铺就,有些石板之间的缝隙中生了绿色的苔藓,有些苔藓蔓延到石板面上,绿油油地挺好看。房屋多为穿斗板壁,简朴典雅。

古镇导览图
疫情肯定对涞滩古镇是有很大影响的。纵观顺城街,街上游人实在太少,从街头望向街尾,也不过几十人。开门营业的店铺最多只有半成。

中寨门进入顺城街

街上游人极少
此时是午后一点半左右,饭馆里空空荡荡,有生意上门的也不过半数,吃饭的也就一两桌人,最多不超过三桌。


饭馆
站在街上,听不到大声的吆喝,没有扩音器的喇叭声,没有混合了各种风格的音乐声。这里的店家轻声细语,温柔中略带着些羞涩的招呼,邀请游人品尝自己出售的合川桃片、阴米锅巴。并且不忘提醒,如果回家吃了还想吃,也可以邮寄。

店铺门口出售的食品
临近年末,重庆传统的年味美食腊肉香肠挂满了整条顺城街。有腊猪头、腊猪排,还有半条猪肉整块挂起来的,场面很壮观。

店铺门口悬挂的腊肉
有的沿街人家开着大门,门口斜搭一竹竿,挂上几块上好的腊肉,再支起一套桌椅,几个老人打起了麻将来。还有的老人从屋内搬一把靠背椅,挨着大门就这么坐着。一言不发。从我们来时如此,到我们走时还是如此。
这里似乎不再是一条供游人观赏的景点,而又回归到它最原本的模样。

一只小猫想尝一口悬挂的香肠,最后也没有尝到

很有名气的阴米
上涞滩-二佛巷
在重庆,很多古镇都建有寺庙。比如:磁器口古镇的宝轮寺。涞滩古镇的二佛寺年代久远。二佛寺下殿始建于晚唐,至宋代,涞滩经济繁荣,寺庙香火兴旺,人们开始大规模开凿佛像。鹫峰山山岩巨大完整,给古人在这里摩崖雕刻出传世的大佛精品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下殿寺庙内主佛释迦摩尼雕像通高达12.5米,雕工精细,气势恢宏,其规模次于乐山大佛,故称“二佛”,二佛寺也因此得名。我们从顺城街拐进二佛巷,再从明代石牌坊“大佛禅林”进入二佛寺上殿。

“大佛禅林”是古镇内最老式的古建筑物之一

“水月交辉”
我们踏着略微湿滑的青石板路,一直走到东水门城墙。这一路山景、寺庙、城墙的景色宜人,宁静悠远。天气晴好时,站在苔藓横生的城墙上便可将渠江尽收眼底。可惜,当天我们只能就着方向感发挥想象力了。

猩红的砖墙,有点故宫的感觉

视线掠过城墙看到的二佛寺下殿部分景色

部分下殿景色
鹫峰山上有两座舍利塔就在此处。两塔之间有一尊巨石雄狮,这尊雄狮作为保护之兽长期在这里守护着师徒俩。而山下的渠江之中,过往的行船能远远遥望双塔的影子,双塔就好似鹫峰山顶迎送过往船只的航标,保佑航船顺利通行。因此,“雄狮护塔”也就成了涞滩一景。

一座舍利塔

护塔的雄狮
望山路
从东水门的城门穿下去,有一条很长的石阶直达江边。人们称这条路叫“望山路”。或许是因为这条路上墓碑比较多的原因吧。这些墓碑维护得很好,走到近前,还能隐约闻到一丝香火味。

东水门城墙

保存完好的墓碑
这条路,山色原滋原味,既有高大的树木,也有冲天的竹林,还伴着浓密的杂草。偶尔,隐匿在被野草覆顶的墓碑中的小鸟嗖地飞出来,还伴着几声尖叫,会让胆小的人吓出一身汗来。

和竹子比身高

望山路

原滋原味的山林
挨近江边,有几处农家小院。有的用来做农家乐的生意。路过时,听得有人反复向我们询问:要不要坐船?路旁立着牌子:过渡:3元1次/人。出租:太阳伞 帐篷 桌子 凳子等等。不过,我们都觉得3元钱过渡是不可能的。

农家房屋和院子

屋前的水田里种的好像是葧荠

稻草垛
下到江边的公路上,向右不远处就是下涞滩。顺着路朝前走,很快就到了。

下涞滩
下涞滩正处于再修建状态,所有店铺都关闭了。街道上往来的只有建筑工人和建筑用车。沿街建筑混合了旧式的木质结构和现代的瓷砖贴面装饰,有点不伦不类。由于在改建,房屋前堆放着大量杂物。目前,没什么可观赏性。

大树下工人正在一个深沟里工作

搬运条石的小车

沿江的建筑全部都在重建

正在重建中的房屋

一间房屋开着门,里面堆放了一屋子的橘柑
2021年前已经改造完一批店面。改造后的店面门口都挂着招牌,招牌上写着:鸡鸭店,始建于晚清,曾是涞滩收购鸡鸭的店铺,2021年改造。还有老食品站,于2020年改造为“江畔莲语”餐厅,涞滩供销社榨油坊改造成新油坊等。

在下涞滩,要说值得一看的就是废弃的粮仓。粮仓的建筑风格独特:高墙小窗,遥看还有点可爱。如今,粮仓的外墙斑驳陆离,文字的迹象已经不能完全分辨。各种藓类植物逐渐占领了高墙上的空间。自然和人类的力量在此明争暗斗,进行着无形的较量。

粮仓的外墙
你有没有曾产生过这个疑问:既然有了下涞滩,为何再建一个上涞滩?
读了前面文字的人肯定明白一点:为了更有力地防御外敌入侵。这是其一。其二:为了躲避洪水的围困。这一说法从粮仓的墙面上可以得到证实。粮仓的一处墙角清晰地标明了三个水位线:保证水位、防洪水位和历史最高洪水位。

历史最高洪水位:220.34
古镇周边的乡村景色
从下涞滩街道走到尽头,来到了二佛村旁的公路上。接下来的行程,我们沿着这条村庄与山林的公路徒步。一路上几乎没有车辆经过,只遇到一对老夫妇缓缓走过,老头端着一盆绿植,老妇提着一袋猪肉。

道路两旁种植了很多橘树。树上挂满了橙红色的橘子,草地上滚落着饱满的橘子,有的粗壮的橘树被砍倒丢在一边,树上的叶子已经开始干枯,成熟的果实却仍完好。看到这番景象,一时竟没有了丰收的喜悦,满眼都是可惜。


满树的果实

成熟的果实遍地都是
在那密不透风的竹林深处,看不见人家,看不见炊烟,却不时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或鸭鹅的嘎嘎声,间或着几声清脆响亮的打铁般的声响,我脑海中突然就冒出一句诗来: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