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来东莞这么多年了,今天终于安排上去看南社明清古村落了。进古村有西门南门北门,我是从北门进入的,北门门口有免费停车位,门口旁边还有环境不错的饭店。

地理位置: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开放时间:全年 09:00-18:00
门票:30元
导航:南社明清古村落
停车场:免费(北门路边可以免费停)
景区看点:了解祠堂文化,体验汉服
游玩时间:2小时左右
南社明清古村落是南社村明清时期的历史见证,具有鲜明的岭南广府文化特色。
据记载,一浙江人由于战乱几经周折后于1275年定居南社,历明、清、近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这个古村落。

南社明清古村落以村墙为界。村内以中间长形水塘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

村中心由四个级差不同的水塘组成,依次肚蔗塘、祠堂塘、百岁塘、西门塘。其形似船,村民称其为船形水塘,象征南社村像一条乘风破浪的航船,驶向人兴财旺的彼岸。

大湾区岭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南社明清古村落

从北门进入景区,沿水塘两侧排列祠堂,祠堂后依山势而建民居。右侧沿街多是大大小小的宗祠,左侧则是土黄色砖墙的生活区瓦屋。古村不大,从北门沿着水塘走过去不到300米就到西门,已经到头了。


南社村四周绿树成荫、地理位置很好。全村面积6.9平方公里,现籍人口3166人。明清时期初显繁荣,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9位进士,是茶山一带乃至东莞的一大村庄。

南社明清古村落现存祠堂达22间,古民居达200多间。古村落至今保存着大量未经破坏的建筑和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刻文物。其中以夯土、红石做墙基、以青砖砌筑樵楼的古围墙,以及传统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的谢氏宗祠均为其代表性建筑,值得一看。

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村墙、古井、巷道、牌楼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难能可贵的是未破坏的明末清初的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1)古围墙
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十月,围墙以夯土或红石做墙基,青砖砌筑樵楼。围墙建成后,先后抵御了顺治五年(1648)李万荣等率众七日的围攻和康熙十年(1671)刘进的围攻。

(2)晚节公祠
晚节公为南社谢氏七世祖,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2004年重修。头门檐下壁画、木雕精美,进门有挡中。后墙内有乾隆四十年重修碑两块。

(3)应洛公词
应洛公为南社谢氏十四世祖,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

(4)雲野公祠
建于公元2002年,祠堂中的狮阶础柱均为麻石,梁桁檐罩都是仿古木构件。

(5)谢氏大宗祠
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木雕工艺精美。现存始建时用的香炉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肇建碑刻。



(6)百岁翁祠
又名社田公祠,始建于明朝,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百岁翁祠记》碑刻,记载为纪念百岁老人谢彦庆而将其居所改为祠。现存神台基座及碑座红石雕刻具有明代风格。

(7)照南公祠

(8)百岁坊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上报朝庭,朝庭准于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


(9)家庙
清同冶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后随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回广东后又任两广提督。该建筑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

(10)典型民居
南社民居大都为明字间和金字间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鏐家宅为典型代表。
古村保留下来的建筑很多,竖着巷道往里走,能看到隐藏在主街祠堂后的民居,有一些被改造成了民宿和餐饮店,但大部分都是荒废掉的,透过围挡起来的铁栏杆,可以看到里面肆意生长的各类植物。



(11)古榕树
村子里有一棵古树,据说已经有500多年树龄了,枝叶均匀地向四周扩散,与青石板凳、古朴祠堂相得益彰,看这生命力,是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12)南社戏台
周六周日都有演出


(13)南社汉服馆
有小姐姐们在这里穿汉服摆各种姿势拍照



导览图

整体商业化氛围不是很严重,景区原始风貌被保护得比较好,可以看得出来,即使修缮也遵从了建筑原本风貌。有饮品店,美食店等等。中午开业的比较少,我决定出去吃午饭。


丽晶私厨
从北门出来门口旁边有一个环境不错的饭店。拼盘68元,青菜30元左右。


吃完午饭之后,前往离这里10分钟车程的稻田公园,继续东莞一日游。
感兴趣的友友,继续关注下一边文章,茶山稻田公园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