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大岭山观音寺

15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4 22:32:15    

在大岭山森林公园里藏匿于林间,有一座气势恢弘的观音寺,被外界誉为东莞“小布达拉宫”。古老的观音寺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有“隐泉”被人们称之为“观音圣泉”,泉如甘露,饮似琼浆,是观音菩萨信仰朝觐圣地。其海拔530.1米,电梯直上,层层佛佑,荫护众生,放眼望去,宏伟壮观!庙里的建筑层层叠叠,夕阳照耀,独特的建筑闪耀着圣洁柔和的光环。寺庙建筑错落有致,每一层分布着各大殿堂,体现着极为对称的建筑美学。观音寺最高处为法堂,可以乘电梯直达最高点,俯瞰整个观音寺,非常壮观!

观音寺前身仅是一座小寺庙。法不孤起,遇缘则兴。

据史料记载,观音寺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相传寺内有一道清泉香甜可口,长时饮用,能够永葆青春,延年益寿,这道清泉流淌过的地方,万物滋养,树木茁壮生长,树根相互交错,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密不透风,保全着仙泉的灵性。人们只能闻泉水之声,不见泉水之径,故此泉水又名”隐泉” 。后被人们称之为观音圣泉。因此得名于观音寺,观音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四镇相邻。

就在观音寺百废待兴,无依无靠之时。2001年,上觉下悟法师,千里迢迢来到东莞,有缘接管住持观音寺,法师接管寺院之初:寺院年久失修,佛像破旧,地面龟裂,屋顶漏水,格局不全,杂草丛生,弘法力微,几乎衰弱到了极点,面对当时交通的不便, 从山下到观音寺,要走几小时的山路,给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上觉下悟法师发大誓愿,决心重振观音寺,从此,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创建道场。

觉悟法师从规范管理、弘法办道入手,依教奉行,庄严道风,广结善缘,领众熏修,引领信众树立正知,正见,正信,带领寺院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在当地政府和十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了地藏殿、药师殿、弥陀殿及五观堂。

法师带领僧众昔日如金,清苦精进,承担提振宗风。历年坚持礼佛,诵经,勤修戒定慧,从无间断,兴成如法如律,精进修持之道场。法师真修实干的光辉榜样迅速传开,佛弟子们欢喜踊跃,人天称颂,道风日隆,善男信女,于日俱增,广州,珠三角,惠州,香港等各地在家居士无不欢喜亲近法师,法师的大悲心慈爱众生,劝众行善,广结善缘,收皈依弟子上千人。

2010年,观音寺启动重建。重建项目整体规划占地超百亩,观音寺采用仿清代建筑中的歇山建筑,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法坛、偏殿一应俱全。

直到2013年,大雄宝殿封顶,诸佛殿堂焕然一新。2017年12月,举行开光大典,开堂接众,福佑四方,成为东莞市重点佛寺之一。画栋雕梁流光溢彩的寺庙群成为佛教文化旅游长廊,观音寺正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弘法利生新时代。

大岭山观音寺自重建落成后,主要有十八殿堂:伽蓝殿、武圣殿、诸天殿、天王殿、龙王殿、文昌殿、维摩殿、祖师殿、大雄宝殿、太岁殿、文殊殿、普贤殿、药师殿、寿佛殿、财神殿、弥陀殿、地藏殿、送子观音殿。

十八殿堂,也是蕴含着佛教里十八界的意思。十八界是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所作的分类。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十八界是一切烦恼的原因。观音寺以十八殿堂,祝愿每位进入殿堂诚心供养的十方信众都能清洗凡尘,消除十八界烦恼,修得甚深般若妙法,慧眼时刻观照,证到真空妙境,由是摆脱一切根尘识界,了然本来是空。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庙不在大,有道则兴! 观音寺几年来经过法师的不懈努力,在党和政府,信众大力的支持与肯定下,才有了当下的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道风严谨的现状。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