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跳介绍(普陀山之南海观音)

13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2-26 15:49:23    

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

南海观音露天铜立像位于龙湾岗之巅,乃八吉祥六殊胜之地。礼佛广场深111米,宽51米,面积约5500余平方米。南海观音铜立像四周,万木争荣,海山竞秀,梵宇古刹,遥相辉映,波光岚影,庄严和谐,置身其间恍如步仙人境,入慈悲怀。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2006年4月13日至16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边国际宗教会议——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浙江省的杭州市和舟山市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出席论坛的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学研究者和政要认为,当今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契理应机,为世界佛教事业的整体发展,为人类的和平安乐,献大智慧、放大光明、作大贡献。会议发布了《普陀山宣言》。

《普陀山宣言》是世界佛教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宣言强调「作为人类伟大的精神传统之一,自佛陀始,佛教就一直在探寻世界和谐、人心安宁之道。佛教之道,绵绵不绝,究其根底,在明心见性,自净其意。心为诸法之本源,若人人修心正心,扩展胸怀,放大心量,熄灭贪、嗔、痴,由个体而家庭而小区而国家而天下,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普陀山恭迎佛舍利子供八方信众虔诚瞻礼,盛况空前,不少信众见佛指舍利感极而泣。

舍利子,原指佛祖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结晶体。佛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举世稀罕。供养舍利者,成就殊胜功德而自庄严。「祈求平安」,是瞻礼佛舍利子信众的一致愿望,代表着民众渴望安定、祥和、幸福生活的普遍愿望。

雅颂共梵音齐远,云月随法鼓谐和。庄严道场,僧众合诵圣号,心生青莲,即心即佛。

神圣庄严的祈愿法会,既是佛门功德,亦是’六和’倡导:

愿培植善心、发乎善行,则人心和善;

愿亲情永固、爱心充满,则家庭和睦;

愿真诚沟通、平等互助,则人际和顺;

愿各得其所、相安互敬,则社会和谐;

愿彼此欣赏、尊重包容,则人间和美;

愿将心比心、化怨为友,则世界和平。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