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概况

102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4-23 11:03:13    

通化县概况

通化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长白山区浑江中游。东与白山市交界,西与辽宁省新宾县和桓仁县毗邻,南与集安市接壤,北与柳河县相连。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地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有耕地面积28524公顷,有林地面积240000公顷,县辖5乡10镇160个行政村,人口25.2万人。通化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沿革

通化市的建置,是於康德四年(1937年)七月建立伪通化省之后,康德九年(1942年)一月由通化县内的通化街设立通化市。隶属通化省;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1947年)六月五日实行了行政区划改革,由过去的十四省改为九省,取消了通化省。通化市、县合置办公,隶属安东省所辖;1948年11月市、县分署,县政府迁往快大茂镇。1949年9月23日县政府又迁回通化市,改为辽东省所辖;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所辖。通化市、县第二次合署办公,1955年7月市、县第三次分署,1958年3月通化市、县第三次合署办公,最后于1962年6月9日通化市、县第四次分署,1969年11月22日县政府迁置快大茂镇,至今。

通化县景点

白家堡惨案纪念地

位于通化县兴林镇政府所在地大荒沟村东南1公里的东山脚下。纪念地包括纪念碑、死难同胞坟墓、纪念馆房屋等设施。为纪念白家堡惨案死难同胞,中共通化县委、通化县人民政府委员会于1965年7月15日,建立了纪念碑等。纪念碑高5.08米,宽0.95米,厚0.5米,花岗岩结构,底座系砖、石、水泥砌成,设有阶梯,四周为铁栅栏围子。碑后3米处,有1座用石头、水泥围成的坟丘,高约2米。纪念碑西侧有一栋砖瓦结构的纪念馆,5间150平方米,周围栽植着松树和杨树,庄严肃穆。

纪念碑座东朝西,面对村庄,碑身正面阴刻隶书:“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碑身背面阴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蒋介石采取不抵抗的卖国政策,东北迅速沦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白家堡人民和东北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配合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镇压抗日群众,在当日敌人将拘捕的群众分批带至此地,进行血腥屠杀,制造了血洗白家堡惨案。

为了永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中共通化县委员会,通化县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五日特立碑于此。

大安镇大安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大安镇大安村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大安镇大安村南2公里处、水洞河边,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大安镇大安村革命烈士墓安葬着“四保临江”战役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将士48名。墓碑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1947年1月30日,国民党军以3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第二次进犯,我参战部队密切配合,至2月8日共歼灭国民党军52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我参战部队浴血奋战,至3月24日,此次战役共计歼灭国民党军14000余人。两次保卫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我参战部队也付出了较大牺牲。在通化县各乡镇,都有“四保临江”战役革命烈士墓,主要安葬着牺牲的我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三纵、四纵将士48名。

1947年春形成,利用于1947年秋,1963年改建,2008年再建,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水平较高。

中共辽东特别支部通化分支部委员会旧址

位于通化县果松镇七道沟铁矿内(在七道沟村),距镇政府所在地六道沟村9公里。

中共通化分支部的成立,使通化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员、抗盟会员和苦大仇深的矿工,紧紧地团结在地方党的周围,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1945年8月22日,中共通化分支部成功地组织了通化矿山工人武装暴-动-,为共产党大部队顺利接收通化抢夺了战机。

形成于1945年2月,利用于1983年5月。遗址所在地七道沟铁矿几近关闭,多年来未有经费投入进行开发建设。

通化县博物馆

隶属于通化县文广新局,2014年9月创建,位于通化县快大茂镇同德路正阳街。建筑面积9717平米;使用面积8596平米;展厅面积5320平米;库房面积500平米;文物修复区面积225平米;观众休息区面积:500平米。2013年完成土建,2014年9月成立组织机构,2016年5月完成装修布展,2016年6月向社会公众开放。

大泉源酒业宝泉涌酒坊

大泉源宝泉涌酒坊是通化大泉源酒业的前身,始建于1884年,是全县最早的酿酒企业,现有古井一口,烧锅遗址一处,发酵酵池一处,百年以上木制酒海52个,占地面积400平方米,2005年被通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2007年5月被吉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宝泉涌酒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化县汉长城

通化县汉长城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西接辽宁境内新宾县旺清门镇孤脚山烽燧,东至通化县快大茂镇大帽山烽燧,全长46.1公里,由一处城障和十处烽燧共同构成。它的发现将我国汉代长城的东端起点向东推进了数十公里。

通化县特产

西江大米

西江大米历史悠久,清朝咸丰皇帝封西江大米为御用“贡米”,每年定量缴纳。新中国成立后,西江大米以高产优质荣获了周总理亲笔签署的奖状。百年间积淀下来的优良品质和人文特色则让西江大米在历史传承中名扬四海,远销八方。近两年通化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空气环境、水源及土壤都达到了绿色标准,西江大米质量特色更加鲜明,并通过绿色和有机认证。西江大米是通化县第三个申请获批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规范西江大米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管理,确保西江大米的质量和特色。

大泉源酒

大泉源酒,吉林省通化县特产,因产于该县大泉源乡而得名。该酒酿造历史始于明末清初女真部落在这里设立的烧锅,并因其酒品甘爽绵甜,被努尔哈赤钦定为御酒,清朝历代皇帝也把大泉源烧锅酒纳为贡品。 大泉源酒保持了古井矿泉,纯粮酿造,固态发酵,酒海贮藏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技艺,使酒的品质优异。“大泉源”牌白酒先后荣获“关东名酒”、“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巴黎国际博览会特别金奖”、“吉林名牌”、“吉林省行业名酒”、“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等多项殊荣。

松花御砚

松花御砚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吉林通化长白山区砥石山的江沿,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这里也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树木丛生,林海茂密。六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松花色泽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御砚

黄米打糕

黄米打糕是通化地区著名的风味小吃,是融合了东北民间小吃和朝鲜族小吃的特点而成。因为它是将蒸熟的黄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黄米打糕”。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口感筋道,香甜美味。

相关文章
  • 友情链接
申请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