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坝人遗址就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岩路3号,是两座石炭纪石灰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

马坝人遗址
历史上曲江即为古县,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记载:“韶关,春秋、战国时,皆楚地。秦属南海郡…。大唐置韶州,或为始兴郡。邻县六:始兴、曲江、仁化、浈昌、翁源、乐昌”;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即秦汉以前,继马坝人之后的新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曲江青山秀水之间,古代先民在此创造了更加繁盛的文化遗存,其中重要的代表,就是著名的石峡遗址。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
石峡遗址,海拔高度63米。坐落于曲江区狮子岩风景区狮头、狮尾两岩间,俗称石峡,遗址也因此而得名。遗址于1958年发现,面积约3万平方米。1975年底至1978年底,经过三次发掘,揭露面积3666平方米,清理墓葬132座。发掘和研究表明:石峡遗址共有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年代从距今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至春秋早期:为研究广东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内涵、特征、年代,及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人群迁徒,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史料:其中特别是石峡文化,由于其不仅置身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地处岭南,其地位尤显重要。




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石峡遗址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国务院将石峡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