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
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
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重镇。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
而这里的特色美食,更是使得很多外地人心向往之~
1、会理鸡丝火腿饵块

会理饵块是米制品,其色白细嫩,劲韧香美。
而久负胜名的会理鸡丝火腿饵块,它是用鸡肉、火腿、鲜肉、猪腿骨熬汤,辅以会理特产的饵块丝、鸡肉丝、火腿丝、鲜肉丝共同烹制,加入少许胡椒粉和红油豆瓣、熟油海椒,
特点是汤清、味浓、鲜美爽口。


观其色,白里透红,尝其味,浓而不腻,
有火腿香,鸡味鲜,骨髓浓,
还有那深沉厚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味道。
调上些煎得香香的红油豆瓣,在品尝中感受会理鸡丝火腿饵块在舌尖味蕾上所独有的最美滋味。
推荐指数:五颗星
2、布拖冻肉

布拖冻肉,彝语称“衡狄”,
是布拖彝族过年时给长辈拜年的最佳礼物。
彝族妇女在唱过年歌时就有这样一句:
“冻肉前胛到了父母家,仔猪仔鸡到了亲戚家。”


布拖冻肉是猪脚做的,
其味麻辣凉爽,肥而不腻。
这道菜第一讲究色,
菜品需得白里透黄,煮出来的汤呈乳白色。
第二讲究炖,
猪脚洗净后连骨砍坨,放入锅中,掺三倍的水,保证炖后有足以盖肉的汤,由微火炖至软烂。
第三讲究口感,
炖好后再加盐、辣椒、花椒、蒜苗、木姜等佐料,使冻肉味美可口。
推荐指数:四颗星
3、甘洛榨榨面

当你行走在凉山最北部的甘洛县街道时,一定会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
许多小食店门口的锅灶上有着粗大的青冈横木,横木中间有一圆孔,杠子中间有一个圆柱形木块。
店主从案上的盆子里揪出一团泛黄荞面团塞入横木孔里,然后将杠中间的圆木对着孔,用力压下,只见圆条状的面条徐徐挤出,落入沸腾的锅中。几分钟后捞起,放入清水中漂上一阵,然后用漏瓢盛上再放入开水中烫热,倒入预先配有本地酸菜和花椒面等调料的碗中,送到食客面前。


先喝上一口汤,酸、辣、麻,和着荞麦的清香一起,使你胃口大开。
然后,拈一小筷,送入口中,面条软硬适宜,既不粗糙又不滑腻,酸辣爽口,从喉头滑过,麻酥酥,辣乎乎的,
这正是闻名遐迩的甘洛榨榨面。
推荐指数:五颗星
4、金阳苞谷饭

苞谷饭,顾名思义,用苞谷面做的饭,
在凉山又叫面面饭、沙沙饭。
在凉山,人们通常称玉米为苞谷,
先将玉米推成面,再去皮后蒸一道,使之味道更加香甜。


金阳苞谷饭有两种做法,
①苞谷糁子掺些许大米蒸成米饭,色香味齐活。
②苞谷面加点煮熟的花豆再蒸一遍,直到香味溢出。
金阳苞谷饭全州闻名,昭觉、西昌等地,许多餐馆都挂着“金阳苞谷饭”的招牌。